秋景文学 > 其他小说 > 皇帝来了:我成天幕素材了 > 第79章 神奇使臣
长孙皇后摸了摸李承乾的脑袋,道:“乾儿莫急,你父皇这也是为你好,你毕竟是太子,太子就是储君,将来是要治理天下的,现在课业稍微重一点,就要闹。
那将来治理国家也要闹嘛?我大唐的天下可是很大的,你看见天幕说了嘛?我大唐会成为别人不敢惹的国家,故而你要更加厉害,也好保护大唐百姓……
你看你父皇,每天处理那么多事,也没有说要少一点的,如果觉得课业实在多,做不完,可以去向你父皇请教一下,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更快的完成课业。如果还不行,那母后就和你父皇说说,减轻一点儿,好不好!”
李承乾也是明白的,只不过想来给母后撒撒娇,不过课业重是真的,所以打算听母后的话,去和父皇请教一下方法……
【因为太过强大所以无比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包容唐时期甚至外国人都能在唐朝做官至今仍是汉人对外的一张名片强到时过千年,人们仍对他念念不忘
……】
各时空:
大唐百姓:“我大唐厉害啊!”
“外国人竟然能做官?”
“我怎么没见过?”
“哈哈哈哈哈强大的大唐,有大唐保护,再不怕外族人了…”
“千年?原来后世在距离我们千年之后…”
“这么远啊!”
“千年就能发展成后世那样?好想去后世看看……”
李世民自豪的道:“原来后世对我朝评价这么高啊!哈哈哈千年?距离千年就能成为后世那样?哈哈哈哈对大唐念念不忘哈哈哈哈…朕知晓了!”
嬴政:“千年?就是不知道这大唐距我们大秦又有多少年呢?”
刘彻:“大唐距后世千年?那我大汉距大唐又有多少年呢?希望长久一点,那我大汉也存在的时间也更长……”
赵匡胤:“快算算,唐朝末期距我朝也不足一百年,就是说我大宋现在距离后世也接近千年!不知道我宋朝存在多少年?后面还有朝代嘛?”
朱元璋也是一样:“快,标儿,算算…”
朱标:“唐朝距我朝现在有470多年,千年减去470多,还剩一半,还有五百多年!”
朱元璋拧眉道:“这…500多年?没看见天幕说我朝后面还有朝代吧?那如果没有也还行,500年也不算短了!”
朱标:“如果没有朝代,那岂不是明朝后面就是现在天幕的后世?”
朱元璋一想也是:“哈哈哈哈有道理……”
两个人瞬间觉得距离天幕和后世的距离更近了一点,心里也更加亲近了……
评论:
@这样说吧,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回来就只升了一级。
王玄策:“?同名同姓嘛?我不是武将啊?这怎么会灭国?”
李世民:“王玄策?他不是封为副使,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现在回来了嘛?”
李世民不确定的问:“还有人叫王玄策嘛?”
魏征也想着王玄策王大人不是武将,怎么可能一个人灭一国,道:“陛下,可能是后世同名同姓之人,这王大人实不像有做武将的意思啊……”
刘彻:“一人灭一国?这是国弱还是人太强?不过无论国大小,也算是人才啊!可惜不在我朝!”
嬴政也馋的紧:“朕一听就是个人才,可惜生在了别的朝代。”
@王玄策:我感觉灭国那条律法是针对我立的。
王玄策:“怪尴尬的,不过这同名同姓的人好厉害,这是意外灭国的吧!不然怎么皇上会不知道?”
李世民:“啥?这是说王玄策在朝廷不知道的情况下灭了一国?他的兵从哪来的?这不是胡闹嘛!怪不得只升了一级,没治罪就是好的了…”
赵匡胤:“朕听过这个人,是个出使的使臣,去天竺的路上,被抢了出使的车队,他一个人逃了出来,借的兵去把抢他的国家灭了。有骨气呀!是个人才…就是不知道那个抢他的人后不后悔?”
赵光义:“恐怕也没机会后悔吧!”
赵匡胤:“哈哈哈哈也对,就是冲他来的…”
@英国人的记录片都说,大唐是一个强大到不可能被任何国家战胜的存在,能毁灭大唐的只有它自己。
李世民:“这意思是我大唐还是毁于自己人手里了?英国人?这什么人啊?英朝的人?”
赵匡胤:“嗯…这个人说的还挺对的,这大唐就是强大到不可一世,又从那处开始衰败…我们要强记啊!”
@咱老祖宗有多辉煌呢,就这么说吧,即使咱们干到今天这一步,也还是走在“复兴”的道路上……
“后世那么厉害也不是最厉害的吗?”
“那最厉害的是哪个朝代啊?”
@再有100年估计蒸汽机都能整出来了,可惜啦!
“蒸汽机?这是什么东西?”
“看来也是重要的东西啊!”
李世民:“原来大唐距离后世仅仅有100年的时间,到底是哪个不肖子孙嚯嚯我大唐的?气死朕了……要是让朕知道,定要修理你一顿!”
@夜观天狼星:如果能集稳与强一体就好了。唐朝比较放权,容易发展军力,但是也容易闹兵患,地方割据。宋朝倒是管的严了,但是整得打仗使不上劲。
李世民:“哪个皇帝不想集稳与强于一体,朕采用府兵制对现在的大唐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削平吐蕃,还是征服高丽,府兵制确保了军队的士气高涨、资源充足。
虽然后面可能出现问题,但那是后面皇帝的事儿,哪个制度能百年不变,现在用的好,那就是有用,后面如果出现弊端,那也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变化。
这一评价朕算是知道了,后世的兵制一直没有改,这才弄出事儿了,后期说内部出现问题,定是有人拥兵自重了!”
后续李世民还专门和教导太子的老师们说过,让他们对太子的教育要注意灵活变化。至于李世民当然也和李承乾见缝插针的说过了,懂没懂就不知道了!
赵匡胤:“怎么还说到大宋朝了?打仗使不上劲?我大宋是因为这样才灭国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